黄埔:“约”出基层治理新气象
发表时间: 2022-05-31 来源: 广州文明网

分享到:

  初夏时节,走进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迳下村,眼前一派旖旎的田园风光。宽敞平坦的乡村步道、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让人眼前一亮,村道旁红色宣传栏上写着村规民约,很是醒目。“新建房,经审批;乱砍伐,不可有;倒垃圾,不随地……”这些村规民约口诀将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内容融入其中,读起来朗朗上口,成为培育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治理的新载体。

  近年来,黄埔区广泛征求听取群众意见,发挥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今年3月初,黄埔区启动新一轮村规民约动态修订工作,将生态文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节地生态安葬、知识产权普及教育等相关内容纳入新修订的村规民约。目前,黄埔区158个村(社区)已全部将生态保护、延续历史文脉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其中32个村(社区)制定分规或小区公约,完成率达到100%。迳下村村规民约被评为广东省“约来粤好”主题优秀村规民约。

黄埔区村规民约点“靓”径下村,展现“径下静美”新风貌

  村规民约点“靓”乡村

  迳下村是一个有着近300年历史的村落。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迳下村丰富的旅游资源被激活,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每逢周末都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感受“广州莫奈村”的独特魅力。

  游客纷至沓来,迳下村的集市摊位、农庄、农家乐等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村民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乱摆乱放、垃圾乱堆、店铺风格杂乱、收费标准不一等管理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迳下村的村干部进行了4个月的走访调研。2021年7月,迳下村结合调研情况,对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增加了人居环境、自主经营行为、建筑施工等方面的规范要点,有效规范村民旅游经营行为,促进村庄秩序安全稳定。

  今年2月,迳下村拟定了《迳下村农庄商铺管理服务协议》,由村集体公司向村农庄商铺提供垃圾分类的指导及培训,协助农庄商铺准确分类,定时定点为农庄收集处理生活垃圾,同时制定了管理服务费收费标准。该协议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村委、党员、村民代表均通过表决。

  “村里的事,我们自己说了算,大家共同遵守规定,迳下村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迳下村村民何伯说。村规民约的修订既是村民自治的体现,又助力村民自治。如今的迳下村,村美人靓,展现出“迳下静美”新风貌,收获游客更多好评,先后获评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州市美丽乡村。

  让村规民约充分反映民意

  黄埔区村落众多,每个村各具特色,如何高效推动村规民约修订,并发挥它的作用?“制定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最重要的是发动村民积极参与,体现他们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黄埔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村规民约须经村民大会表决通过,修订过程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为此,黄埔区搭建了3个群众广泛参与的平台:一是全部村(社区)建成村(居)民议事厅,健全城乡社区协商机制;二是全部村(社区)建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城乡社区组织动员体系;三是试点建设“社区随约服务网上驿站”信息平台,搭建网上家园体系。通过3个平台,引导村(居)民代表、社区社会组织、乡贤等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工作中积极建言献策。

  目前,黄埔区推动全区158个村(社区)建成村民议事厅,搭建镇(街道)、村(社区)、楼(组)之间分层级议事协商平台,不断丰富协商内容和形式,坚持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协商议事制度。截至2022年3月底,全区累计开展协商议事6739次,形成决议9184件,执行落实8542件。充分反映民意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助力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格局。(广州市文明办 黄埔区文明办)

责任编辑: 罗 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