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厂”下“田”!新时代好少年研学团感受“生态广州”
发表时间: 2022-07-13 来源:

分享到:

  7月9日,“喜迎二十大 新时代好少年走读广州”——穗港澳青少年主题研学实践活动“生态之城”首发团正式发团。
  当天,来自海珠区各中小学的青少年走进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和南沙明珠农业公园,学习生态环保新理念,感受乡村振兴之路,从“听、看、写、讲”等多个角度,走读“生态广州”。

  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
  在“景区”里学环保 看垃圾如何变废为宝
  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工作在广州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意识深入人心。但你知道吗,在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里,生活垃圾还能变废为宝,成为发电的“重要燃料”,“点亮”广州。
  “好漂亮,没想到垃圾焚烧发电厂也能建设得像景区一样美!”科技感满满、如同景区般的园区,让来自广州市六中珠江中学初一级的学生陈启漳惊叹连连。他说,这里改变了以往他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印象。

  青少年了解垃圾焚烧发电的流程。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位于增城区仙村循环经济产业园内,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2250吨,年处理生活垃圾75万吨,年发电量约2.7亿度。
  2018年12月19日,第六资源热力电厂环保科教中心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是增城首家以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为主题的环保教育展厅,也是广州一张靓丽的“环保名片”。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最重要的前提,就是需要大家做好垃圾分类。”从广州市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历程,到垃圾焚烧发电的具体流程,在环保科教中心内,孩子们跟着讲解员学习垃圾利用、生态环保知识,体验垃圾分类闯关游戏。

  体验垃圾分类闯关游戏。
  在这次参观过程中,不少同学表示对垃圾焚烧的发电流程和原理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也更清楚地认识到做好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陈启漳说:“作为广州‘新时代好少年’,做好垃圾分类,宣传推广垃圾分类知识是我的责任与义务,希望能带动家人、同学和朋友一起做好垃圾分类。”
  来自广州市海珠外国语实验中学初二级的吴鑫林表示,随着广州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广、落实,他发现越来越多人能够自觉在生活中做到垃圾分类。这次活动也让他对“青少年能够对生态保护做些什么”有了进一步的思考。“我们除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外,还要不断学习,加强对生态环保、绿色发展的认识。”
  南沙明珠农业公园
  变身“超级小农夫” 感受都市现代农业
  近距离观察外形奇特的蛇瓜和老鼠瓜、体验VR水稻插秧、下田里干农活……当天下午,“生态之城”首发团的孩子们来到南沙明珠农业公园“打卡”,过足一把“超级小农夫”瘾。
  按照“现代农业技术实验田”“农业龙头企业集聚区”“湾区都市田园休闲地”三大规划定位建设的南沙明珠农业公园,于2020年初正式启动,是南沙推进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该项目位于南沙新区明珠湾区,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为一体,是孩子们研学农业生态的好去处。
  “随着时代发展,手机、数据将有可能发展成为‘新农具’‘新农资’。”在农业科普馆里,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学习沙田农业的发展史,了解数字渔场模型及鱼菜共生4.0模型,体验新型农业的便捷与魅力。

青少年们学习沙田农业发展史
  “水稻的根部摸起来会粗糙一些,杂草则相对光滑一些……”在“超级小农夫”课程中,孩子们通过学习种植、养护水稻知识,真正体验农耕文化。
  来自广州市铁一中学的廖孜瑜表示,以往每年暑假她都会和妈妈一起回农村老家,去田里帮忙,平时在家也会种一些植物。“但下午在公园里的所见所闻,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很震撼!”她说,自己从没想过科技也能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既新奇又震撼。

  青少年在稻田除杂草,体验“粒粒皆辛苦”。
  来自江南外国语学校的杨容恺表示,下午在稻田里体验除草的环节很有意义。“杂草不管是拔少了还是拔错了,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这一环节让我对‘粒粒皆辛苦’有了更加生动且深刻的认识。”
  据悉,除7月9日发团的“生态之城”研学路线之外,主办方还推出“红色之城”“文化之城”“商贸之城”“文明之城”等不同主题的研学路线。欢迎广大青少年报名参加,一起走读广州。(信息时报) 
责任编辑: 康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