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大”旧址完成保养式修缮
发表时间: 2022-06-28 来源: 广州文明网

分享到:

  今年适逢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100周年。6月27日,经过为期一年的整体修缮和展陈提升,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展览开幕。

  记者现场了解到,此次修缮遵循三大原则完成了“保养式”修缮,拆除加建隔墙、雨棚等部分,为文物建筑“减负”。此外,“一劳大”旧址礼堂、主楼各楼层功能进一步区分、提升、丰富,聚焦保护红色遗产、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等重要功能,通过打造基本陈列、布设临展、开辟红色工运阅读空间等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其宣传教育和服务功能。


主题展陈第三部分“工运高涨,推进革命”进口处。

  专家:此次修缮为“保养式”修缮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西路230号。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后,历经战乱年代,这栋建筑幸运地被保留了下来,并在1949年12月被广州市总工会筹备会接管,又在20世纪60年代成了广州业余大学办学所在地。直到2006年,广州市历经三年考证,才揭开了其作为“一劳大”旧址的身份之谜。在那前后,“一劳大”旧址进行过一次修缮。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工程方案评审专家、广州市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汤国华参与了那时“一劳大”旧址的修缮工作,同时他也是这次“一劳大”旧址修缮工作的顾问专家。据他介绍,上一次的修缮分为两期,先修复了开幕的礼堂,之后才修复主楼。“当时,礼堂的门口早就没有了,我们参考了很多礼堂、会场大门的形制,并结合附近老人的口述,设计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拱形门,拱形门上还放上了一个五角星。此外,恢复了礼堂的阁楼,对破损的窗户进行了更换。”

  谈到“一劳大”旧址先后两次修缮的变化,汤国华则表示这次要求严格,是按照原状进行了修缮,“上一次是大修,这一次是在上一次的基础上进行‘保养式’修缮。”与此同时,他提醒说,文物最是讲究保持原状,“下一步还需要继续探究这栋历史建筑中哪些是原状,哪些是后加的?对于后加的、不必要的,就要拆除。”

  修缮遵循“减轻负重”等三大原则

  记者了解到,“修旧如旧”“减轻负重”“功能聚焦”是此次“一劳大”旧址修缮及陈列改造提升工作所遵循的三条基本原则。

  据广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礼堂会场部分重点是“修旧如旧”,具体的修缮工作包括对筒瓦屋面进行检漏和补灰;对檩条进行重新打磨及防腐处理,对开裂严重的檩条进行更换;对桁架等钢结构进行除锈,连接薄弱的地方进行补强处理;对风化破损木隔墙、木楼板、木楼檩、木楼梯进行修补及防腐处理等。

  主楼部分,则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对水磨石地面破裂处进行修补、对破损缺失的花阶砖进行更换。

  同时,着重为文物建筑“减负”,拆除主楼面绿化、屋面休闲区木质结构、屋面钢结构楼梯,拆除加建的隔墙、钢结构夹层,附属楼楼梯雨棚、附属楼屋面水箱等。记者现场看到,拆除内院的钢结构雨棚后,若从高处俯瞰,参观者便可以将旧址礼堂全貌一览无余。

  此外,取消原来设置在主楼的会客室、办公室、职工书屋、职工大学堂等功能,替代以临展、场景复原以及工运史料阅览中心等贴合文物保护和历史宣传的轻功能附属设施,以实现功能更聚焦。

  “一劳大”旧址建筑聚焦红色文化 功能进一步丰富提升

  “一劳大”旧址建筑可用面积约3800平方米,空间之大在广州全市红色史迹中较为少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它曾先后作为多个工会办公场所及职工业余大学等,沿袭了职工教育培训、会议、演出等诸多功能。此次整体修缮和展陈提升,重新面向公众开放的“一劳大”旧址在功能上有什么新变化?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修缮提升中,广州市总工会聚焦保护红色遗产、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等重要功能,通过打造精彩基本陈列、布设丰富配套临展、开辟红色工运阅读空间,实现展陈的历史感与时代感的统一,最大限度发挥革命文物的宣传教育功能。

  目前,“一劳大”旧址礼堂恢复原貌,其外观完全参照历史记载所还原至百年前的实景,这让走进“一劳大”的参观者“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

  二楼主要用于展陈,《扬帆:红色工运全国联合之路》主题展陈正在展出。该主题展陈共展出文物118件(套),图片约240张,以油画、浮雕、触摸屏、视频、沉浸式场景展示、微剧场等多种手法,全景讲述了“三次劳动大会在广州”,集中呈现了百年间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人运动的辉煌历程。

  三楼主要用于临展,目前正在展出《红色湾区,中国共产党在粤港澳》,并首次还原展出巴金20世纪30年代来广州时居住过的寝室和书房场景。

  四楼为后来加建部分,以后主要用作红色阅读空间。“四楼的红色阅读空间未来将依托省市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不断充实历史文献,特别是红色工运史、红色文献等相关书籍资料。未来,四楼也将作为党员的活动基地,开展职工阅读活动,打造青年交流平台。”广州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现场看到,四楼的红色阅读空间整体布局充满历史感,设置了多个功能区,复原布置了广州机器工人补习学校、会议室、沙龙区、读书空间等等,还开辟出了电子阅览区,放置了多台电脑供给职工使用。(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 康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