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邮票深藏家国情
发表时间: 2024-04-22 来源: 广州文明网

分享到:

黄绍锵先生捐赠的石印蟠龙邮票。
  美籍华人黄绍锵深爱邮票,他集邮数十年,经常省吃俭用,就是为了购入一套心爱的珍品。退休后,他做出一个决定,让他收藏的大量中国早期邮票回到故乡。从2019年至今,他共向广州市地方志馆捐赠3843枚邮票,其中包括中国第一套“大龙邮票”、中国第一枚错版邮票等。在他捐赠的藏品中,直接反映广州风光的有琶洲塔明信片等。这些明信片跨越时光的长河,讲述了动人的广州故事。
  4月19日,2024年广州史志系统第三期培训班上来了一名特殊的客人——市地方志馆邀请了美籍华人黄绍锵先生讲述“方寸之间的家国情怀——邮票和老明信片上的广州故事”,带给大家一场穿越时空的邮票文化盛宴。
  黄绍锵先生集邮数十年,收藏了许多难得一见的珍品,包括中国第一套“大龙邮票”、中国第一枚错版邮票等。从2019年至今,他共向广州市地方志馆捐赠邮票6批合计3843枚,这些邮票成为广州市地方志馆的镇馆之宝。
  集邮之路“痛并快乐着”
  黄绍锵的集邮之路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他父亲在中国进出口公司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工作,常从办公室废字纸篓里捡出信封,从上面剪下一些花花绿绿的邮票带回来。黄绍锵由此爱上了集邮。工作后,他常到东山龟岗路小邮票档口选购外国邮票。1981年,他移居美国爱荷华,收藏了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随后又把目光聚焦在清代、民国等早期邮票上。
  黄绍锵夫妇搜集邮票的渠道包括参加邮展、邮购和拍卖会等。邮展多在星期天举行,且举行地点离他们家较远,要驱车几个小时才能到。夫妻俩常带上水和干粮,赶早启程。邮票虽小,价值却不菲。黄绍锵一家省吃俭用,但购买邮票时却常倾囊而出。黄绍锵说,为了集齐一套邮票,特别是大套票的普通邮票,常常需要花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数十年来,陪着黄绍锵参加邮展的妻子张秀霞女士已被邮商们熟知。他们打趣地称她为“保镖”。
  珍贵邮票回到故乡
  光阴飞逝而过,黄绍锵收藏的邮品越来越多,其中一些难得一见的邮品还是在拍卖会上竞拍求得的。从一家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退休后,黄绍锵有更多精力整理和欣赏这些宝贝邮票。随着年岁增长,他渐渐有了一个想法,将这些邮票回馈给社会。
  情牵桑梓的黄绍锵筹划将数十年收集的邮票捐献给故乡。在选择捐赠地点时,黄绍锵优先选择了家乡广州的地方志馆。2019年1月,黄绍锵将首批1517件珍贵邮品捐赠给广州市地方志馆。截至2024年4月10日,黄绍锵共捐赠邮票6批合计3843枚,这批文化瑰宝成为了市地方志馆的“镇馆之宝”。
  黄绍锵夫妇捐赠的邮品包括中国清代、民国时期的大多数邮票,其中不乏珍品,如1840年的商埠邮票、中国第一套“大龙邮票”、清代国家邮政邮票、中国第一枚错版邮票、清代慈禧寿辰纪念邮票等。这些藏品中,直接反映广州风光的有琶洲塔明信片等。这些明信片跨越时光的长河,讲述了动人的广州故事。
  一枚枚邮票寄托着海外游子的故乡情家国心,经广州市委党史文献研究室、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推荐,黄绍锵于2019年11月荣获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2023年更名为“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授予的“社会力量参与地方志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广州市地方志馆开辟了全国方志系统独一无二的邮票特藏室,还建立了24小时视频监控及红外感应设施进行保护。(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 苏 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