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园 | 流溪小学:弘扬博善校风,育“博通古今、善行天下”之人
发表时间: 2022-06-07 来源: 广州文明网

分享到:

  老校名片
  学校: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
  创办时间:1906年
  地址:广州市从化区城内路84号
  校训:博通古今、善行天下
  走进流溪小学,博善广场上矗立着周恩来总理的雕像,雕像一旁的碑石镌刻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另一旁则栽着海棠花,似是诉说着学校百年来的发展故事。学校占地面积不大,但学生休闲活动的场所完备、设施齐全。学生可以在校园内下棋。

 
  博立楼下的棋艺廊,是学生课余时间“博弈”的好去处,博宏楼下的智慧阅读长廊,引领流溪学子博览群书。学生想要体验动手种菜,学校便在教学楼天台开辟一个“博耕乐园”劳动基地,让他们感受耕耘的不易与乐趣。
  “博通古今、善行天下”是流溪小学的校训。“博者,博通古今也。善者,善行天下也,希望学校可以向每一届学子传递好这样的文化内涵。”流溪小学校长陈志辉说。
 

 流溪小学校长陈志辉在百年流溪石碑前合影。
 
  红色文化,融入生活点点滴滴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邑中教育翘楚肖锦洲与东华里欧阳愈在李氏宗祠创办学堂“欧萧合馆”。两人志趣相投办教育,前来求学的弟子络绎不绝,这就是流溪小学的前身。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改办环城乡中心小学,后更名为“门口江小学”。陈志辉介绍,1959年,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来视察这所学校,建议将校名改为“流溪小学”。1977年,学校正式更名为“流溪小学”。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将红色教育融入教学,也会要求全体师生把红色精神根植于内心、外化为行。”陈志辉说。
  例如,学校每学期会举办“红色经典书窝日”活动,当天学生们不用上课,只需搭建好自己班级的帐篷,将其设计成小小的“书窝”。学生可以阅读红色经典读本,还能在其中布置精美的装饰品。“这样一来,同学们读书的劲头非常大。”陈志辉笑着说。
  学校每周还会组织学生轮流表演节目,如歌舞、快板、朗诵等,节目类型丰富多彩。无论是排练节目,还是观赏节目的同学,都能从中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此外,学校还举办有“阅读红色经典”“红色基地打卡”“唱红歌”等精品活动,引导学生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红色文化立德,红色精神树人。学校还开展了“博善好少年”“小小红色宣讲员”“优秀环保小卫士”“优秀形象大使”“博善书香家庭”“文明之星”“爱国之星”等系列活动,在学校范围内树典型、立榜样。

  学校图书室。
  博善教育,实现人生价值
  午饭过后,三两成群的学生静坐在博宏楼下的椅子上看书。这里的书吧既是学生之间交流知识的场所,也是他们与古今圣贤沟通的地方。
  博通古今,读万卷书,流溪小学尤其重视学生的阅读水平。“流溪小学的毕业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怀揣着一份对读书的坚持。读书已内化成了动力,激励着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1999届校友,中山大学南方学院讲师蔡宝婧说。
  “博通古今、善行天下”是流溪小学的校训。博者,博通古今也。善者,善行天下也。“‘博通古今’,指熟谙经史,通晓古代、现代的事情;‘善行天下’,指善行遍布天下,是社会和谐的体现,同时‘善行天下’也指行善者能行走天下,实现人生崇高价值。”陈志辉解释道。
  一百多年来,流溪小学依水而建,向水而生,水文化是流溪小学的文化底蕴。为此,学校还专门开发了“博善”系列校本课程《博善若水》《水墨童年》和“博善”教育系列读本《诗韵流溪》《如水之人周恩来》《水漾中华》《醉美流溪》。
  为学生着想、把学生放在首位,是流溪小学坚持至今的教育宗旨。许多特殊儿童在该校就读,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我们会尽力照顾好每一位学生,学校教师始终秉持爱心教育的理念”,陈志辉说,帮助特殊学生适应学校生活,这需要老师和同学配合和努力,无论是给予爱或接受爱,都会使学生们收获许多。
  “只要我不外出,每天早上和中午,我都会在门口跟孩子打个招呼。之前遇到有个孩子手有点痛,我当时摸了他的头安慰他。”陈志辉说道,“后来我得知,孩子特意跟他的家长分享了这件事情,我感受到爱是相互的,自己的心也被学生温暖了。”

  博立楼。
  五育并举,走好人生每一步
  坚持五育并举,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德育教育方面,日常流溪小学通过主题系列活动、班会课、社会实践等途径,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体现美育为根的理念,学校还会每周开展书法、国学、诵读、美术等第二课堂活动,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孩子多元化发展,学有所长。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下象棋,体会人生需要冷静思考,走好每一步。”陈志辉认为,这些活动不单是学生的娱乐项目,更重要的是能够寓教于乐,用巧妙的方法让学生从中了解生活中的道理。
  在教育教学改革上,流溪小学也在不断创新,焕发出新活力。2020年,该校被评为“广东省互联网环境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为加快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流溪小学申请成为“爱种子”教学模式实验校。
  “爱种子”是一种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学校之间可以上传教学资料、实现资源共享。“学校积极开展各类‘爱种子’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有效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五育融合,体现智育为重的理念。”陈志辉说。
  例如,在课堂上通过答题器,老师可以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用数据指引教学,以便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这样一来,课堂变得更加高效,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学生们开始敢于主动表现自己,变得自信大方,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陈志辉说。

流溪小学校园一景。

  为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多次邀请专家对全体老师进行“爱种子”理论和平台操作的培训,成立骨干研究团队成员,定期举行教学模式研讨交流活动。“老师们的热情非常饱满,日常积极参与省、市、区开展的专题培训,还进行学科磨课活动和各种课型的研究探讨。”陈志辉说,其中,学校有一大批骨干老师脱颖而出,成为了从化区“爱种子”导师团成员。
  目前,流溪小学已设置一个实验班,学生通过使用平板电脑进行数字化学习,“这打破了以往‘一支粉笔、一个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陈志辉满意地说。

  如今,流溪小学加快创新、逐步探索,硕果累累。学校曾获全国科技体育传统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广州市示范家长学校、广州市安全文明学校、广州市文明单位、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广州市书香校园、广州市素质教育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南方+) 

责任编辑: 康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