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粤ICP备05096771号-2
“我早已把黄埔区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很想为黄埔全力以赴。”“无论什么时候需要我们,我们都能够第一时间到现场来。”“您是有什么事情要跟我们沟通吗?或者需要我们提供帮助吗?”5月21日,这些来自抗疫一线的声音,通过直播,从天河区五山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传到了广大市民的心里。
5月21日上午,由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广州市区融媒云平台“新花城”App、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承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之防疫进行时“来自抗疫一线的声音”专场直播活动,特邀韩木海买、王凤丽、陈雪玲分享他们的抗疫故事。他们用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带来了一个个鲜活故事,展现了道德模范、广州好人的作为与担当,传播了社会正能量。
三位嘉宾直播活动现场。
来听听这三位嘉宾带来的抗疫一线故事,感受真善美,感受榜样的力量。
拉面馆老板韩木海买:主动赠送爱心拉面,与基层共抗疫情
2021年“中国好人”、全国劳动模范韩木海买。
韩木海买是化隆县甘都镇阿河滩村人,2012年,他携妻带子来到广州黄埔区,经营一家拉面店,坚持诚实守信的经商之道,至今已经有20年。韩木海买表示,“我在广州打拼多年,现在越来越幸福,离不开当地干部群众的热心帮助和肯定,我早已把黄埔区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很想为黄埔全力以赴。”
一碗碗拉面,既是韩木海买养家糊口的支柱,也是他用来奉献爱心的重要方式。与韩木海买的拉面店隔一条马路是当地环卫工人的垃圾中转站,每日看着环卫工人辛劳的身影,韩木海买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帮助环卫工人。在他的店里,张贴着“环卫工人食用拉面半价”的标识,每天都会有很多环卫工人来他的店里吃面。有时他还和其他志愿者到养老院,给老人们现场做拉面。
在近期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韩木海买被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所感动,希望能尽一份力。从4月9日起,他每天主动联系所在街道,提前向对接负责人了解一线防疫人员的饮食需求,确认送餐种类、数量和忌口事项,亲自打包、开车,向春树里、新南村和隔离酒店等点位送去热气腾腾的拉面和饭菜,不仅填饱了一线防疫人员的肚子,还温暖了他们的心。这并非韩木海买第一次支援基层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韩木海买就曾组织募捐善款12万余元,用于支援防疫工作。
从多年前第一次当志愿者的不知所措,到如今的应付自如,韩木海买说,接触过很多志愿者后,最大的收获是自己变得越来越乐于助人。“不管任何时候,只要需要,我会一直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更多的人,回馈社会。”
保洁所所长王凤丽:闻令而动,“精细化保洁”助力防疫
2020年“广东好人”、广州市天河区城市管理第三保洁所所长王凤丽。
“街道要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需要你们支援。”接到任务后,“广东好人”王凤丽组织带领环卫工人党员突击队和城管环卫志愿者服务队,全力支援天河南、员村、车陂等7个街道。
连日来,王凤丽带领队伍进行“七十二变”:化身引导员,在采样点指引群众进行扫码登记等工作,帮助老年人在手机上输入相关信息;化身流调员,争分夺秒开展涉疫人员排查工作;化身搬运工,将应急物资送到百姓手中;化身快递员,把快递消毒后送到指定位置……她在多种角色中切换,哪里有需要,她就到哪里去。
作为天河区城市管理第三保洁所所长,王凤丽将“精细化保洁”“道路管家”运用到支援现场。当时,她所在单位临时接管了员村街二横路的清扫保洁、垃圾收运、消毒等服务。王凤丽表示,从早上的五点到晚上的十一点,他们没有离开过岗位,用“扫洗冲吹磨抹扣”七道精细化保洁模式,保持支援街道的内街巷道路干净整洁。
“在疫情防控期间,城市的环境卫生非常重要。我们作为城市环境卫生的守护者,天还没亮就出发了。无论什么时候需要我们,我们都能够第一时间到现场来。”
队员的坚守与奉献也令王凤丽感到既牵挂又感动。她介绍,环卫一线人员邓强从2020年到现在,哪里需要支援,他就到哪里。邓强支援隔离酒店时,做好垃圾收运工作,随时通知随时到岗,后来还成为支援小组的组长,为小组成员进行防护要领的培训。
据了解,4月9日至15日,王凤丽累计带领401人次,总服务时长6817小时,出动108辆车次,率领队伍一起完成了数十万群众的核酸检测,清运支援马路垃圾数吨。
一劳大旧址主任陈雪玲:防疫志愿与业务工作两不误,用最好状态迎游客
“全国最美志愿者”“广州好人”、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主任陈雪玲。
陈雪玲是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主任,今年4月,她以市总工会抗疫志愿服务突击队志愿者的身份,增援街道核酸检测,为居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每次陈雪玲做志愿者时,有位老人都会跑过来找她。这位老人没有手机,之前陈雪玲帮老人弄了采样码后,把老人的截图存在自己手机里。尽管陈雪玲裹得严严实实,老人还是一眼认出她来。“我把那些没有手机的、找我帮忙的老人的采样码存在手机,因为想着自己还会去做志愿者、能用得上。后来做大规模核酸检测的时候,我一看到那些老人,就会跑过去告诉他们,‘奶奶,您的采样码在我手机里,您去排队就好。’”
有一次,陈雪玲帮一位婆婆生成采样码后,婆婆并没有立即去排队做核酸,而是在陈雪玲周边徘徊,似乎对什么事犹豫不决。见状,陈雪玲主动询问:“您是有什么事情要跟我们沟通吗?或需要我们提供帮助吗?”婆婆思考了一段时间,终于开口,“上次我做核酸检测时,牙套掉出来了,这次能不能轻一点?”陈雪玲意识到,婆婆上个牙套不容易,所以陪婆婆排队,与医护人员沟通。医护人员也很理解,全程动作非常温柔。结束后,陈雪玲看到婆婆的眼眶有泪珠在打转,听到婆婆说“辛苦了,谢谢你们”,她也倍感温暖。
实际上,“广州好人”陈雪玲志愿服务时数已超过7000小时,如果按每天做一个小时志愿服务的时间算,需要19年的风雨无阻。她参与过陪伴留守儿童的陪伴活动,定期给他们讲故事,聆听他们分享的秘密。她还帮助一位腿脚不便的孩子圆了“登上越秀山”的梦,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抬孩子上山,给孩子讲述广府文化。
为实现疫情防控与业务工作两不误、同发展,陈雪玲带领一劳大旧址人员每天对场馆进行全面消毒,配备酒精喷雾等防护物品供游客使用,对游客采取预约参观,加强巡查,竭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统筹”。
这些中国好人、广东好人、广州好人代表,用先锋力量践行初心和使命,做着不平凡的事。如果想回顾精彩内容,欢迎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观看回放。(广州市文明办)